小品之家
2015最新小品 赵本山小品 宋小宝小品 小沈阳小品 赵四小品全集


首页>三句半剧本 >黄克非

黄克非,原名黄玉祥,字国璋,1923年12月28日出生在云南曲靖宣威海岱冲恰租戛村的一个农民家庭。

出生地
云南曲靖


出生日期
1923年

原    名
黄玉祥

目录
1人物简介
2人物生平
3把监狱当战场
4培养革命青年
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
父亲黄云标,经营着几亩瘦田薄地,兼做盐巴、生漆等小本生意。黄克非7岁时,父亲害痢疾病去世,留下他和一个小妹妹,跟着母亲浦涣芝度日。母亲节衣缩食,一心要把黄克非抚养成人。1932年,黄克非被送到离家20多里的文阁两级小学读幕书。这时,刚好中共地下党员黄云梯、徐文交烈和何正坤等,由曲靖转移到这所学校教书,黄云梯是黄克非的亲叔叔,对他影响较大。不幸的是,1934年春,关心和启蒙着他成成长的叔父被人杀害,在他心里第一次激起了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憎恨。同年秋,他转学到家乡的复明小学(今十三中)读高小,由于家庭的多种不幸,促使他学习更勤奋。1936年春,贺龙率领的红军队伍长征路过宣威海岱冲,红军总指挥部住在他们衬里。当红军知道黄云梯是地下党员的情况后,对黄云梯的亲属非常关心。政治部主任甘泗琪曾到当时黄克非就读的复明小学,给师生作过报告,对师生们的影响较深,学生们自动凑钱买盐巴送给红军。小小年纪的黄克非,由于受红军影响,当时就曾萌动过要跟红军去干革鞋命的念头,只是由于年纪太小,未去成。

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
1937年,黄克非考入宣威县立中学读初中。他学习刻苦,爱好广泛,品学兼优。1940年,考入昆华中学,读了一年,又转学到曲靖中学,于1943年底高中毕业。翌年春,到田坝小学任教,他教语文、数学,对学生认真负责,循循善诱,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,多次送衣服给困难学生,为贫困学生交学费。他为人坦率,急公好义,勤奋自学。教书年半,后于1946年秋,考入昆明师范学院文学系。在师院就读期间,他一直采取半工半读形式,白天上课,夜晚去当家庭教师。假期间,就用更多的时间去兼职,以缮写、刻印等方式挣钱维持学费。他不怕困难,不畏艰险,勇于追求真理,在校期间加入了民主青年同盟,并担任学生自治会宣传委员,工作、学习都较出色。

1948年,黄克非大学二年的学业快要完成时,学生运动风起云涌,他毅然投身其间,蛐古到斗争的最前列。同年5月,上海发动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仁侵略的爱国运动,昆明学生积极响应。昆明学联发动全市三万大、中学生,举行游行示威,一些人遭到反动军警逮捕。为斗争需要,各校学生集中到云大和南菁中学,边学习、边开展斗争,发展成著名的"七·一五"爱国学生运动。7月15日凌晨,敌人包围了集中在云大和南菁中学的学生,逮捕师生四百多人,黄克非亦被捕,被押送宪兵十三团和警备司令部,经叠受了两个多月的严刑审讯。最后将其中的67名师生押送"特种刑事监狱",移交"特种刑事法庭"审理,黄克非也在其中。

折叠编辑本段把监狱当战场
他们把监狱当战场,坚持斗争。黄克非经受了敌人的许多折磨,仍矢志不移,誓以敌人斗争到底。他在10月4日从狱中寄给他堂叔黄云品的信中说:"侄身幽囹圄,唯心广体胖,堂堂气宇轩汗昂,并未有忧郁之感"。又在1 1月9日一封信中说道:"我们尚有二十二人未审讯。……我们痛心,我们七十余人的时光,就在无意义的生活里给葬送了。……我们是人,我们有理智,有感情,我们的天理未泯……。"铿锵的语言,句句表现了革命者的铮铮铁骨。他身居狱中,心忧社会。在11月21日发出的信中写道:"家乡丰收,为一良好现象,唯盗匪猖獗,似嫌美中不足,且为人民心腹之患,盖官军,匪军来,交相征掠,民不聊生也……然当今之世,兵连祸接,称心快意者,几家能够!"他在狱中的斗争决心,还可以从他12月2日寄出的一封信中看出:"……侄已被提起公诉,'犯罪'事实是:"'六月反美扶日学潮,曾参加罢课,搬入南菁聚集,担任反美扶日反迫害委员会缮写工作,违反政府励行全国总动员关于集会之限制'。这都是无稽之谈,侄已依法据理答辩了。"这真是志土不惧断头颅,只盼中华早得救。

1948年12月后,国民党当局迫于社会压力,陆续释放被关押师生,黄克非于1949年1月中旬被释放返回家乡,从此投入了宣威人民的解放斗争。

黄克非回到家乡时,正值宣威人民解放斗争蓬勃开展,在地下党领导下,各区、乡都在积极组建人民武装和人民政权,黄克非很快投身到这些如火如荼的斗争中,奉命恢复海岱文阁中学和几所小学的复课工作,并组建海岱地方工作队。他兼任工作队长,经常领着队员深入各地农村宣传群众,开展工作,足迹踏遍了海岱槽子的山山水水。他身材魁梧,但痔疮经常复发流血,他毫不介意,强疼疼痛,坚持工作。他那深邃自信的目光,坦率无私的言表,以及指挥队员唱歌时打拍子的姿势;都给队员极大的信赖和鼓舞。这段时间,他的家成了工作队的联络站,母亲浦焕芝和妻子孙小粉也积极协助工中作队做了大量工作。

折叠编辑本段培养革命青年
1949年5月,宣威县各区乡人民政府相继成立,黄克非担任新三区(现海岱、东山、田坝、羊场四乡镇)行政委员会文教科长兼文阁中学校长。区委的行政工作,社会上的地方工作,学校里的教学工作,使他忙得不可开交,但他从容镇定,工作有条不紊。他幽默风趣,到文阁中学上第一节课时自我介绍说:"同学们,我叫黄克非,黄色的黄,克服服困难的克,非常的非,取其克服非常困难之意,我肄业于西南联大昆明师院,算半个大学生,现在来到该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……"这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,使学生倍感亲切,也道出了他本人的信念,真是名为其人。他善于做思想诱导工作。一次,他给学生讲课,就引用了国文课中:"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!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!"的句子,深入浅出地联系当时的时局,讲了抗日战争的胜利,中国革命的前途,启发学生的革命思想。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,和学生们一道散步谈心,借以了解和诱导学生们的思想和认识。一次,他领着一些同学到野外谈心,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,说:"你们毕业以后怎么办?"大家一时答不上来,他便循循善诱地接着说:"我曾在一篇小报上读过这样一首三句半的打油诗,内容是:"学校毕了业,认为是德泽,找个服务处,没得。职业没处寻,回家打帮衬,背个破篮子,拾粪。"接着,他引伸道:现实社会,就是工人失业,学生失学,莫说中学生毕了业找不到事情做,就是大学生毕了业也难找到工作,就连我们西南联大的著名教授闻一多先生,也还得替人家刻图章挣钱补助生活,这样的社会问题,只有共产党才能解决,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,也就是要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。"他总是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的做思想工作。一批学生在他的诱导下,觉悟很快提高,参加了学校组织的"读书会",接着又被吸收加入"民青"组织。学校建立"民青"支部,后即通过读书会和"民青"支部,团结广大师生,开展社会工作。1949年中期,农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,他带领这批骨干力量,利用课余时间,深入农村,推动工作,从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青年,为海岱地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贡献。

1950年1月24日,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,随后,参加了征粮工作。当时征粮的政策是核查土地,计算税银(厘)。土地多的税银就多;土地少的税银就少,负担的公粮也就少了,人们称之为"合理负担"。广大群众满意,但是地主豪绅们则极为不满。黄克非负责文阁片的征粮工作,他把学生安排到各村帮助工作。工作中,斗争非常激烈,反动地霸公开抗征,有的转移土地,分散税银,尤其是德来土司安德辉,公开威吓佃户,强迫佃户为其交粮。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,推动征粮工作的顺利开展,黄克非临危不惧,带领工作队深入虎穴,发动群众揭露敌人的阴谋,依法镇压了安土司,拔掉了钉子,推动了征粮工作。

反动地霸异常顽固,他们的抗征活动越演越烈,最后在匪特的策动下发展到武装叛乱。1950年5月5日,土匪在倘塘地区发动叛乱,中共宣威县委副书记耿介等革命干部先后遭到杀害。5月17日凌晨,以刘发元为首的政治土匪,突然包围了文阁中学。当天早晨六时,学校的起床铃响后,匪徒们便趁机冲进学校。一个匪徒抓住一个同学问:"黄克非住在什么地;这个学生看到来人的势头不善,便说:"我们校长昨天到区上开会没有回来。"匪徒又追问:"他住在什么地方?"这个学生又故意指了另一间屋子。当土匪们蹬开门发王现不是黄克非时,便马上退出来,很快找到黄克非住处。黄克非发现被土匪包围,突围已不可能,只好隐蔽在室内的文件柜后面。敌人包围了他的住处并向里面开枪,他仅凭一支手枪还击敌人,等待区中队来增援。这时区政府也被匪徒包围。黄克非只身奋战,敌人的一颗子弹,穿透文件柜,打穿了他的大腿,鲜血直流,他咬紧牙关,抽出衬裤上的带子,扎住伤口上部,卧到床下,继续进行还击。敌人前后夹击,黄连中数弹,最后匪徒们冲开后窗,向屋里投一颗手榴弹,几十块弹片穿进黄克非的脸部和胸部,黄昏了过。敌人乘机冲进屋,将奄奄一息的黄克非拖到床前,向他的脸上、嘴上、脖子上连砍数刀,年仅28岁的黄克非,就这样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,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
分享: